鸿威免费台球计费系统|台球计费软件|台球管理系统|台球管理软件|台球厅计费系统|台球厅计费软件|棋牌室计费系统|棋牌室管理软件|棋牌室管理系统|棋牌室计费软件|羽毛球馆收银软件|羽毛球馆管理系统破解版

台球的主球如何控制

2012-12-4 9:12:11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4057

首先,我根据现阶段自己对台球的理解,我把对主球控制产生影响的几个主要的人为因素归为下面三个。
1.击球精度
   这里击球精度我认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目标球下球点的判断精度;第二部分是主球的打点精度。
2.不同旋转(包括主球的行进速度和自转速度)的主球和目标球碰撞后的轨迹判断
   就是很多人喜欢说的分离角。
3.基于前面两点准确判断的前提下的杆法选择和力度控制

先来说说第一点,击球精度。
      这里面我先来说一下目标球的下球点精度判断能力。比较极端的两个例子,一个是目标球位于长库边(也就是常说的边库)中袋袋口偏下一点的位置,常说的边球;另一个是目标球位于袋口前正中央的位置,常说得袋口球。这两种球的击打会直接反映出击球这对下球点精度的判断能力。
      先说说很多朋友喜欢用来判断准度好坏的边球,这个球很直接,如果你打得准下球点,球就会进,反之就进不去。注意,我这里说的不是看得准,而是打得准,这里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别。打得准未必就是看得准,因为这里面饱含了出杆习惯和判断下球点之间的互相影响的因素,比如如果你看得不准,但是在击球的时候你习惯性的出杆带塞,通过加塞后的主球偏移修正了你之前的判断误差,你同样可以把球打进去,很常见的例子就是打边球的时候,很多朋友只习惯于用一种杆法,比如顺塞低杆或者反塞低杆(这里面的顺反塞指的是以主球和目标球分离方向为基准来判断主球初始旋转方向是同向或者逆向,同向为顺塞,逆向为反塞)等等。这里面就是包含我说的这种因素。但是如果你用自己不习惯的其他旋转来击球是不是也能同样下球呢?如果也可以的话,那就可以说你不但是打得准,而且是看得准。
      看得准的是什么?是主球的行进线路和目标球的下球点的重合度,如果你加塞让点以及齿轮效应的知识不够充分的话,你很难用带塞和不带塞的杆法把边球打进。从前者到后者是一个质的差距,两者差的是知识;而从看得准到打得准需要的是熟练度,也就是量的积累。这里面很多朋友往往陷入了用量的积累来取代质的提升的视角变幻的错误认识当中,当然不否认,很多人包括职业选手,因为文化水平有限,他不懂得通过科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训练,只是简单的通过自己的教练交给自己的训练方法来练习,比如只练习顺塞边球,反塞边球,没有塞边球这三种练习,然后用大量的练习建立自己这三种杆法的下球点判断,最后把判断变成了习惯,同样也可以把球打得很准,也可以拥有精确的主球判断,但是这样的不足在于击球方式单一,比如只会使用中等力道,而大力和推杆的命中率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起伏等等。
       而如果是业余中低级选手的话,因为熟练度也没法达到要求,所以边球基本上只能停留在‘只要能打进就不错了’的低水平要求上,很难用准确地判断来细化边球走位。在这里我延伸一下,我这里面主要还是以中式八球为主要说明对象,而很多中式八球的好手到了9球台上和9球好手最大的差距就是边球的处理能力的差距,因为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所以边球的处理中式八球的选手会显得办法比较少,对线路的选择要比较狭窄,直接会导致自己的主球控制手段过于匮乏,从而导致清台难度的人为提升。所以我个人认为正确的理解加塞让点的知识以及齿轮效应的知识是你今后能否具备通用性台球技术的一个重要前提。像李赫文这样的高手之所以可以在两种球台间游刃有余,主要还是它具备了正确的台球技术认识,所以它可以驾驭和思考的主球控制手段更丰富,才可以在不同球台上都具备很高的竞争力。
      再来说说袋口球(这里以角袋为例,因为原理相同,所以中袋就不作为讨论对象了)。
      很多朋友特别是初级水平或者刚入门的台球爱好者们都很喜欢打袋口球,因为距离袋口非常近,同时面对袋口的角度也是最大的,所以几乎是只要打到了目标球就肯定下袋了,似乎也就没有了打得准何看得准的要求。而对于中等级别的选手来说,因为具备了一些不错的准度和主球控制能力,所以这些朋友更喜欢把袋口球作为过渡球来使用,防止自己走位不到的时候进攻中断,这个时候似乎也没有打得准的问题,只要大概的薄厚点看得准就可以预判个主球大概的线路了。而对于更高级别的选手来说,袋口球可能会变得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他下球相对简单,恨得是一旦主球距离过远,自己很难在进球的同时完成准确有效地走位,因为这个时候看得准和打得准同样重要,一旦打得不准,那么自己按照预想线路所产生的击球力道会在另外线路上产生完全不同的主球停留位置,这很可能根本不是自己需要的主球位置。在这些情况里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很容易被中初级朋友忽视,是什么呢?就是目标球的下球点的判断!相对来说,边球比较简单,因为进球点非常狭窄,所以只要进了,基本上主球的分离角度以及结合旋转之后的线路也会很清楚了,所以走位判断会相对准确。但是袋口球由于下球点的选择非常多,而且由于求距离边库和顶库两个库边都很近,所以让人容易忽视它本身下球点不同以及主球旋转不同带来的主球线路的变化上的影响,导致很多朋友只能大概其的判断袋口球下球后的主球线路,而无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利用不同的下球点来选择主球线路。比如我们很多朋友都知道,袋口球高杆打得厚一些会出现吸库的效果,但是决定了吸库多少的是什么呢?就薄厚点!
     再举一个例子,当主球位于边库或者顶库一侧的时候,我们击打袋口球通常最多有两种选择,要么不吃库,要么吃另外相邻的库边来走位;而当主球位于袋口和目标球中心连线上的时候,我们其实有三个选择,主球吃顶库,主球吃边库,主球不吃库。在主球吃库的选择上,存在了主球撞击比较厚的下球点的吃库叫位,以及撞击比较薄得下球点的吃库走位;而在主球不吃库的选择中,还存在了主球不吃库偏向边库的低杆走位,以及主球不吃库偏向顶库的低杆走位。而导致出现这么多选择的是什么呢?就是下球点不同带来的主球线路预判能力。在这个袋口球的例子当中,其实这里面更多的还是对于分离角的指示要求。虽然目标球距离库边很近,但依然是存在分离角度的细微变化的,这个角度的判断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你击球前对于主球行进轨迹的预判,也就影响了你击球的力道,一旦主球和目标球的撞击点和你的预判出现了差异,那么基本上你的力道就很难是正确的,如果你的判断不对,但是最后走位却成功了的话,那恭喜你,你走运了!你可以去试着买张彩票了!
       再来说说主球打点精度。
       主球打点精度,我认为是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区分职业和业余水平之间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职业选手日复一日的苦练无非就是要保证自己的击球动作准确,让自己可以打得到自己瞄准的每一个主球的击球点。而业余选手里面绝大多数朋友意识不到主球打点精度的重要性,或者说是在注意到这个问题之前,他还有更多看得到的想要学习的台球技术和思路,所以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这项技术。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痴迷于台球的爱好者的话,如果你不惜时间和金钱去请一名高水平的职业教练教你练球的话,那么我想很可能最开始的时候你先要练习的都是枯燥的基本动作训练,比如捅捅瓶子口什么的。这些基本功训练的目的其实就是一个,就是要培养你正确规范的击球动作,然后在这种动作的规格有了保障之后进一步来保障你的主球击球点精度,这才是重中之重!主球打点精度说白了就是你要保证你自己瞄准的点和自己实际的击球点是一致的。
       为了说明主球打点精度对于击球效果的影响,下面我会举例子来进行说明。在说明之前,我要强调一些事情,因为有的朋友会因为某些与主球打点精度无关的因素影响来干扰到自己对打点精度的判断。首先要说的事,由于台尼的摩擦力因素(中式八球和斯诺克台尼的摩擦力要大于美式球台的台布摩擦力),我们击球的速度决定了主球在台面上撞击到目标球前后旋转状态的保持情况,主球移动速度越快收到的台尼摩擦力的影响越小,反之越大。其次,击球点距离主球中心的距离决定了主球在自转速度和移动速度之间的分配比例,也就是说你击球的点越靠近主球边缘主球自转速度越大,同样力道下的移动速度会越慢。最后,器材质量的影响。这里面包括球杆,皮头,使用球,台尼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实际的击球效果。希望大家不要被这些因素干扰到你对打点精度重要性的判断。
       来说说例子,就拿我们很常见的长台低杆来说吧。面对远台拉低杆,对于很多业余爱好者来说都是有一定恐惧心理存在的。经常会出现两种很对立的情况,一种是卯足全身力量的大力低杆,效果有可能好有可能怀;另外一种是没有过分追求最大的击球力量的低杆,但是低杆效果非常好。
      先来说说第一种‘大力低杆’,这里面也会出现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为了获得最佳的低杆效果,加大自己的摆臂幅度,提升自己的击球力道,同时依然害怕自己击球点过于靠上,预示出杆的时候下意识的将杆投向下铲了出去,结果主球被铲飞出球台,然后你开始各种心疼自己昂贵的皮头。
      第二种,由于经常因为一打低杆就把主球铲飞,或者是对于主球底部存在敬畏,也可能是大力运杆的过程中球杆总是起起伏伏无法保持平直,于是击球的时候杆头击打到了主球的中低杆为止,加上远距离台尼的摩擦力影响,主球在撞击目标球的时候很可能只残留少量的反响旋转或者是根本不转,于是出现了主球仅仅往后退回一点点或者干脆变成了定杆。你不甘心,反复尝试的结果依然是这种情况,于是你开始听信周围那些二把刀们的有关于器材的神话,开始研究卡姆皮头,开始研究科技球杆和手工球杆,开始了台球器材达人的成才之路,最后经过了反反复复的尝试,你为找到一把让自己满意的球杆付出了大量的金钱作为代价之后,终于你可以把主球拉回很远了,于是你很得意,开始向周围的朋友坚定地宣扬自己的器材制胜的理论,但是当你看到某位低杆高手手拿公杆轻松拉出和你一样甚至更夸张的低杆之后,你开始继续迷茫,纠结,各种郁闷,最后不知所措。
      第三种,发力极致,击球点准确,于是主球就出现了你所能做到的极致效果向后拼命飞奔,你用很得意的表情向四周环顾,希望从周围的看客的眼神当中寻找到各种赞许和羡慕。而当周围的人让你再试一次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夸张的效果,你可能会陷入前面的第一种情况,在心痛之后小心翼翼的击球陷入第二种情况,最后迷失在器材的更迭当中无法自拔。直到有一天你看到了我这篇关于打点精度的文字,开始尝试着具有控制目的的追求打点的精确以及出杆的流畅,最后发现原来球杆神马的都是浮云啊!
      至于那种发力不很大,但是低杆效果很好的例子就容易解释了。因为本身击球这在击球的时候用最流畅的方式运杆,让球杆在最大速度的时候准确的撞击到了主球的低杆打点,加上器材的一些辅助作用,于是就呈现出了让人惊讶的低杆效果,特别是那些手持美洲豹的朋友们,可能对于这种低杆的迷恋程度会让人吃惊的。因为我曾经就是美洲豹迷恋者中的一员,但是当我发现极限低杆很容易打出来但是控制起来很困难的时候,我开始从那种陶醉当中剥离,然后开始尝试学习各种打点和各种力道的变化来使者控制美洲豹的314-2前节,终于我基本上做到了可以比较精确的控制这个球杆了,但是发现自己被迫更换了球杆之后,用以前的技术依然可以控制新球杆的时候,我开始明白,打点精度才是血液,对于分离角变化的判断才是生命,而球杆神马的都是浮云啊!

     上次谈到的主球打点精度的问题,感觉内容稍微有些简单,今天稍微补充一些内容。补充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于如何可以有效的击打到主球的瞄准点。这里面涉及到两部分内容:站位方向选择;身体落位后的运杆以及击球动作。     其中,运杆击球动作,各种台球技术的教科书里都有类似的讲解和说明,我就不去过多赘述了。这里主要是想强调一点,关于运杆过程中很多业余爱好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站位和呼吸节奏的重要性。
      很多朋友都有过体会,自己明明瞄准得很准确,运杆也没感觉出什么问题,可一到了最后出杆的时候总是会莫名其妙的,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常见的因素:一个是身体站位方向与出杆方向不一致;另外一个是出杆之前的呼吸节奏混乱,导致身体再出杆的一瞬间出现了来自身体的干扰。
      先说说身体站位方向。通常来说,身体面朝的方向应该是尽量和出杆方向(也称之为打击线方向)保持一致的,至于是斯诺克的支持脚脚踩打击线,辅助脚平行站立的要求也好,或者是美式站位的双脚成45度站立,支撑脚落在打击线上的要求也好,其实很重要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支撑脚站位的选择,以我的理解,在整个击球动作当中,支撑脚类似于一个轴的作用,它落位的位置决定了击球者本人距离主球的距离、手握球杆的位置、身体落位之后的高低程度等等一系列动作要求,而支撑脚的朝向(斯诺克上要求脚尖方向与打击线保持一致,我其实觉得挺别扭的)决定了击球者身体的朝向。当你的身体朝向与打击线存在夹角的时候,也就是你身体落位不准的时候,你击球的时候球杆很可能会偏离你预想的打击线,如果你的运杆幅度比较小,或许影响不大,你也一样可以把球打进,但是当你需要加大击球力量,增加摆臂幅度的时候,你的动作幅度越大,你出杆受到站位不准的影响越明显。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体会,击球之前为了追求潇洒流畅的动作感觉,让旁观者羡慕和欣赏,身体没有精确的测量打击线的情况下匆匆落位,然后小幅度运杆瞄准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但是当你加大幅度要做最后一次运杆击球的时候,你会感觉球杆是沿着一条S形轨迹运动,最后的主球击球点你明显感觉到是打偏了,结果球也没进。这时候作为击球者的你不免懊恼地喷出一些不文雅的口头语以发泄心头的不爽(比如,卧槽等等)。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大多数和你的身体站位不准有直接的关系。至于身体站位的方式和方法,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翻阅各种台球技术类的书籍,大多数都会有介绍,如果身边有类似石长山教练的台球专业教练的话,直接咨询或者会有药到病除的良好疗效。
     再来说说呼吸。很多有过军旅经历或者喜欢射击射箭的朋友应该都有过体会,在射击射箭这样的项目当中,有责任心的教练员都会要求战士或者学员,在准备动作当中要深呼吸,然后当你瞄准的过程当中要放慢呼吸并且尽量保持呼吸均匀,而当你马上要扣动扳机或者放开弓弦的时候是要你摒住呼吸的。其中屏住呼吸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在最后决定性的时刻让身体处于类似瞬间静止的状态,让你身体除了手以外的部分保持静止不动,避免因为呼吸身体产生的起伏影响了你手中的枪或者弓的位置,尽量帮助你打击到你的瞄准点。而台球的出杆过程其实和这些射击类的项目是很相似的。特别是运杆的过程中,手臂和手腕运动的关节更多,受身体起伏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所以在出杆前的最后一次后停开始,建议大家尝试一下屏住呼吸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主球的瞄准点上,然后按照身体反馈给你的感觉出杆。这里面,所谓身体反馈的感觉,就是你在击球之前已经提前假想清楚的发力大小,发力方式这些因素所唤醒的属于你肌肉的记忆,因为平时的成千上万次的击打让你的肌肉对于各种力道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记忆,当你的精神高度集中在这些感觉的预想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反馈给你这些感觉的。当然有些朋友刚刚打球不久或者没有尝试过控制肌肉的训练,所以对于这种身体的反馈不会很清楚,所以建议大家平时尽量通过自己高度集中的神经来尝试控制肌肉,那么久而久之自然就明白我说的内容了。

 在这里我先把自己对于主球分离角的基本认识说一下。
     第一,除了直线方向的正碰以外,相同质量的主球和目标球碰撞之后的初始分离角都是90度。(这源自于经典力学当中关于碰撞时的动量分配原理。)
     第二,主球在和目标球碰撞之后能否保持90度分离角方向行进,与主球和目标球的撞击的薄厚有关。碰撞点位置上主球的行进方向和目标球的碰撞点切线方向越接近重合,90度分离角方向行进的状态会保持越久。也就是说越薄的球,主球的行进方向越接近90度初始分离角方向。
     第三,主球碰撞目标球那一刻以及之后,受到自身旋转的影响,会改变90度初始分离角方向上的行进轨迹。低杆使分离角逐渐大于90度,高杆或者推杆反之。中杆由于受台昵或者台布的影响,也会使使分离角逐渐小于90度。
      在上面的认识当中,第一和第三点是属于台球基本知识的认知范畴,所以只要打球的朋友接触过高水平的职业选手或者教练的话,差不多都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第二点,很多朋友在打球的时候可能会有类似的感觉,但却没法说的清楚原因,正因为解释不清楚,才会去怀疑第一点和第三点的内容,认为分离角在不同薄厚点的时候是不同的。我主要说说第二点和第三点的一些个人感受。
      为什么主球在不同薄厚点的时候他的原始分离角度方向的轨迹会保持的时间不同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主球拐弯的位置不同呢?其实就是主球的高低杆旋转方向和分离角方向的重合度导致的。我个人观察和总结自己的打球体会之后,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越薄的球,主球的高低杆的旋转轴方向,与分离角的初始方向越接近90度。
      用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来给大家解释这个轴。我们把与主球向前行进的方向水平平面垂直的方向作为这个轴的方向,也就是说假设主球是一个线轱辘,他只能向前或者向后转,而这个线轴的轴的方向就是我所说的那个轴方向。当这个轴的方向和分离角度越接近90度的时候,也就是下球点越薄的时候,主球的行进方向在和目标球碰撞前后被改变的就越少,主球的向前或者向后的旋转对于这个分离角方向的作用就越小。所以我们打球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在不使用其他杆法只用中杆的时候,越是薄球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方向越接近90度而且,这个方向很少发生拐弯的情况,主球几乎就是以一条直线在运行直到最后停下来。反过来,越是主球和目标球接近直线的情况,主球在碰撞目标球之后,在90度分离角方向上越早开始拐弯,在视觉感觉上就感觉分离角越不像90度。特别是使用推杆的时候,主球几乎就感觉不到任何主球和目标球90度分离的过程。那产生这种现象的理论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高低杆的旋转方向和分离角方向的重合度的原因。前面做了那么多说明铺垫,其实就是为了这句话。当你的高低杆旋转方向和分离角方向越接近重合的时候,高低杆因为主球和目标球碰撞后所起到的作用就会越小,主球几乎还是会很接近沿着原来的轨迹运行,而高低杆主要的作用就是让主球加速或者减速罢了。而反过来,当高低杆方向和分离角方向越接近90度的时候,因为两个速度的矢量方向存在夹角越大,这个时候主球既不会沿着分离角方向行进,也不会沿着主球高低杆方向行进,而会沿着这两个矢量的合矢量方向运动。说明白点,就是主球和目标球碰撞方向越接近直线,主球就越会朝着目标球行进的方向或者反方向拐弯,当达到极致也就是主球和目标球直线碰撞的时候,高杆和推杆会让主球沿着目标球的行进方向跟进;而低杆会让主球朝着目标球行进方向的正反方向退回来。那么影响这个分离角拐弯的因素是什么呢?
      就我个人的理解,影响到这个矢量方向变化的就是和目标球碰撞之前的主球移动速度和高低杆旋转强度。也就是所说的主球移动和旋转方式。关于这个部分,我曾经在论坛里发过视频讲解贴,专门给大家解释主球的旋转原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那个帖子当中的说明。我在这里只是从理论方向来给大家说明一下。我的观点是下面两条:
      1.主球移动速度越快,也就是主球的惯性动量越大,那么主球和目标球在碰撞之后的分离角方向上的初始动量就会越大,但这个动量不会增加。
      2.主球向前或者向后的旋转越强,那么主球在碰撞之后拐弯的幅度就越大。这个幅度或者主球轨迹变化的大与小是由主球在和目标球碰撞那个时间点主球所处的高低杆加速状态所决定的。
     接下来,我来解释一下上面两个观点。
     先说第一点,我们日常打球的过程当中应该有过类似的感觉,当你可以准确的用中杆击打主球去薄目标球的时候,力道越大主球在90度分离角方向上运动距离越远。这个就是因为主球在移动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动量在和目标球碰撞之后会残留很多,特别是越薄的球,目标球获得的动量越小,而主球残留的动量越多,速度就越快,这个时候主球受到台昵摩擦力的影响就越小。反过来,下球点厚的球,由于碰撞后目标球获得的动量增大,所以主球自身残留的动量也就越少,当你的击球力量小,主球的惯性动量比较小的时候,碰撞之后主球残留的动量就会比较小,也就是速度比较慢,那么受到台昵摩擦力的影响就越明显。
      在这个观点当中对主球状态影响最大的就是台昵的摩擦力。这个影响主要就是把主球有不旋转的无回转状态变为向前的高杆旋转状态。当主球的这个状态变化出现在和目标球碰撞之前,那么其实主球和目标球的碰撞的时候其实就是高杆旋转产生了影响。所以很多朋友在远台的时候选择小力中杆击打主球之后,主球和目标球即使碰撞也不可能出现明显的90度分离效果,就是这个原因。当这个状态出现在碰撞之后,那么产生的影响就是让主球在90度分离方向朝着缩小分离角方向拐弯。
      再来说说第二个观点,关于主球自身转速对于分离角改变的影响。这里面我需要和大家说明一个主球的特殊旋转状态-----旋转加速状态。在巴尼台球当中也好或者其他的台球教程当中都有提到过,主球在低杆过程中的三种旋转状态:反向旋转----不转------向前旋转;中杆的话是两种状态:不转-----向前旋转;高杆的话因为主球旋转方向和摩擦力方向相同所以,主球只具备一种向前旋转的状态。但这只是针对主球不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对主球自转的一种描述。而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加速旋转则是针对主球和目标球碰撞之后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旋转状态。这种状态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当主球具备比较大的移动速度和目标球发生碰撞之后,主球的移动方向上,主球的高低杆旋转在该方向上的分速度大于主球的移动速度,所以主球处于旋转加速的状态,就像是汽车起步的时候猛踩油门所出现的论坛原地打转汽车却没有马上高速移动的情况一个道理。而越是薄球,主球的动量变化越小,那么主球受到碰撞所带来的停顿影响就越小;反过来越厚的球,主球停顿加速的情况就会越明显。这个在主球的旋转原理的说明贴当中我也做过演示说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翻阅该帖。
      当我们了解这个旋转加速的过程之后,再来回过头看看主球高低杆对于分离角方向改变的影响。当主球在碰撞之后,主球的分离角方向的动量越大,那么主球受到的高低杆影响就越小,反之越大。说白一些,越是接近直线球的球,主球在碰撞之后在分离角方向移动的就会越小(因为该方向上所获得的动量小),那么随后的加速之后的变化轨迹幅度就越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弧越大。
      至此,关于分离角的我个人理解的主要内容就算是阐述完了。再往深层次的话,那就是对于上面内容的细节把握的精度了。越是高手对于这个过程的感受越清晰,那么在控制的时候越能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才让人看起来那么赏心悦目。

主要是针对比较常规的台球现象,所以基本上考虑的都是主球和目标球之间的水平方向的正撞,所以不去考虑跳球这样比较特殊的例子,也就没有在分离角当中把这一部分涵盖在内。

先来说说初始分离角度,你说的那个主球在碰撞时具有向前旋转的情况下的35度分离角度的事情,我也知道,包括投掷效应也确实存在。但是为什么我坚持90度的初始分离角度呢?主要我考虑的出发点是从两个球的碰撞那一刻产生的,以高杆和推杆为例,当两颗球发生了碰撞,主球因为反作用力的存在必然会出现一个停顿(即便是几乎肉眼看不出来但他依然存在),否则以直线球为例,主球应该和目标球应该是紧紧连着同速同向前进的,对不对呢?但现实情况却是:即便是力量再小的推杆,依然会存在这个停顿。而这个停顿的过程就是产生初始分离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主球无论具备什么旋转都不会影响在这个非常短暂的停顿过程当中的主球沿着与目标球行进方向呈90度角的分离。而在停顿过程结束之后,主球因为具备了向前的旋转,从这个停顿过程结束开始,向前的旋转收到来自于台昵的摩擦力影响,主球开始出现拐弯,直到主球的转动速度和主球的移动速度保持一致为止。这就是我理解的核心思想。

我再来说说,和尚提到的越是轻力击打(主球的移动速度越慢)分离角度越小这个问题。当我们以极其轻微的力量击打主球让主球和目标球发生有角度的碰撞,我们观察一下主球的分离角度方向;我们再来稍稍增加一点击球的力量,再来看看主球的分离方向的变化。这个时候大家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一下分离角度的变化,据我个人的体会,当力量非常小小到主球碰到目标球之后移动一点点就停下来的程度的时候,他的分离角度要大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推杆的分离角度(也就是更接近90度)。导致这个原因的出现,我个人认为是由于主球在碰撞之后自身残余的动量所决定的。按照我一贯的理解,主球和目标球的碰撞主要存在的物理现象就是动量分配,也就是说主球在碰撞之后,自身原有的动量一部分传递给了目标球,一部分保留下来,作用在主球的移动方向上。前面那种情况下,主球在碰撞之后的移动方向上残余的动量很小,所以他移动的速度会很小,移动的距离会很短,在移动轨迹上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应该会相对小(这个主要根据是来源于冲量定理,也就是相同的滚动摩擦力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短,摩擦力对主球的作用的冲量越小);而后者呢,因为残余动量相对较多,同时主球向前的自转速度要更快,所以主球在移动方向上受到来自于滚动摩擦力的作用时间要更长,轨迹变化会越明显,也就是出现了我们常说的35度分离角的现象。

接下来说说我没有提及的那个主球碰撞之后加速打滑的问题。和尚也没有提及为什么主球会在碰撞之后出现打滑的原因。那么我就个人的理解来说说这个打滑的原因。我们知道当我们已比较大的速度极大主球的上部以及底部,主球在和目标球发生了碰撞之后,由于出现了前面提到的那个停顿过程,在这之后,在主球的移动方向上主球的移动速率相比于主球的旋转速率要慢(注意,这里面我说的主球移动是用速率来描述的,也就是不考虑方向,因为主球和目标球碰撞之后的分离方向和主球的高低杆转速方向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所以不能用其矢量来比较),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主球因为受到来自于高低杆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对于台面的压力实际上是增加了,也就是在这个加速的过程当中,台昵的摩擦力是要增加的,受到这个增加的摩擦力的影响,主球的高低杆自转速率开始下降,而主球在高低杆旋转的方向上的速度开始增加,而这个从零开始的高低杆方向上的速度和之前主球碰撞之后的分离角方向上的速度所产生的合矢量方向就是主球最初拐弯的方向(*在我理解上是:整个摩擦力作用的过程当中,决不是匀减速过程。所以在初始阶段主球移动过程当中的抛物曲线轨迹上曲线变化最大的,原因是由于这个阶段摩擦力最大,作用最明显,在这个类似二次方程曲线的轨迹上,力量作用最大的部分,加速度越大,那么它的轨迹变化也会是最大的。*),而后随着主球的转速越来越小,对台面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也越来越弱,所以台昵作用在主球上的摩擦力也越来越衰减,当达到了主球的前后自转速度和主球的移动速度保持一致的状态之后,轨迹变化宣告结束(主球侧向旋转在台昵上作用的影响姑且不考虑在内)。在最后,主球的前后自转方向一定是和主球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至于碰撞过程当中的齿轮效应带来的分离角影响,我觉得在初级阶段不太适合给大家说明过多,否则容易带来一些理解上的混乱。另外据我个人打球的体会,当使用中杆顺塞击球的时候,主球在碰撞目标球之后,长距离移动过程会更接近90度分离角的理想状态,原因大概是齿轮效应,以及主球自转当中高低杆旋转速度和左右塞旋转速度之间的合速度带来的主球轨迹上的影响,和摩擦力的影响相互抵消的缘故。

     前面已经阐述了最为重要的两个基础认识:击球精度和分离角。那么最后,我来说说在主球控制过程中的杆法和力度的选择意识。这里面我不会再去细扣如何打高低杆,如何判断左右塞的让点问题,也不会去过分纠结于怎样能把力发透这样的问题。我这一部分主要想要阐述得是如何去完成一个准确的主球叫位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击球者应当如何去思考。
       在描述击球过程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些铺垫,一些关于台球器材知识的铺垫。这里面不是要讲解如何分辨球杆的好坏,而是为了尽量精确判断走位而必须提前了解的东西。这里面主要是针对球台和球以及你所使用的球杆(包括皮头)和巧克。
       首先,说说球台。台昵条件如何,新旧程度如何,光滑度如何,台面的毛分布得是否还算均匀,库边是钢库还是木库,打球的环境湿度如何,球台台面的高低如何等等都是一名称职的球手应该提前了解的。那么这些因素对于主球叫位来说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接下来我就以我的个人体会来简单说说。
       先说说台昵。如果是在9球台上面,台面所使用的基本是毛很短很细得太布,如果是在中式八球或者斯诺克球台上,一般以最好条件的6811台昵来说,台昵也比较光滑,但是如果和9球台的台布相比6811台昵还是显得更厚,毛更多更长更密。在主球控制的时候这中间会又怎么样的不同呢?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摩擦力!中式八球和斯诺克的台昵上面相比于美式球台的台布来说摩擦力要明显更大。至于摩擦力的不同会如何影响到走位呢?希望大家可以自己理解自己分析自己判断,在这里恕我手懒,不做过多细解了。再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是质量上乘的6811台昵和普通的高仿6811台昵以及档次更低的台昵之间存在的差距会出现在哪里呢?大家很多都在刚刚换完台昵的球台上打过球,从直观体会上来说,高低杆等等杆法效果来说似乎主球的走球没有太大差别,但实际上呢?我个人感受最大的不同在于台昵的质量从一的保持时间,6811台昵直到更换为止,主球的行球和杆法反映都不会存在过大的差距,而质量比较差的台昵就不敢恭维了。而且我再说一点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库边台昵的摩擦力差别。崭新的6811台昵的库边球在上面反弹的时候,多少会有少许的打滑,但是也仅仅是入社角度比较大并且力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而质量比较差的台昵是非常容易打滑。所以在崭新台昵条件下,在不同质量的台昵条件下如何利用多库边线路走位是大家应该多多谨慎思考的。
       再来说说库边。钢库和木库相比,库性更稳定,受到季节和环境的变化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在判断吃库反弹的角度的时候,钢库球台上更接近理论理想状态。而木库球台,在空气比较干燥的时候比较规矩,可一旦空气湿度过大的时候,受到木材物理变化的影响,主球已比较快的速度撞击库边的时候,会感觉库边更‘抓球’,反弹出射的角度会明显变小,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环境的湿度对于主球控制有什么影响呢?湿度大的时候,台昵和库边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库边的影响在上面已经说过了,而台昵呢?我们打球经验丰富一些的朋友应该都有体会,在比较潮的台昵上主球的高低杆效果要比平时弱很多,这就是影响!至于这种影响对于击球者自身而言应该如何判断影响的大小呢?这要根据自身的大球习惯来看待。在台昵比较潮湿的情况下,我建议尽量减少使用低杆,特别是长台低杆的使用频度,尽量多利用左右塞和中高杆这样相对比较容易把握住‘度’的杆法,这样在主球控制的时候会减少没必要的失误。
       而最后一点,就是球台的台面高度会有什么影响呢?这个东西决定了你的身体最远的伸展位置,当你再走位的时候应该多考虑自己击球动作的舒适程度,特别是如果可以避免使用辅助器材的情况下尽量还是少使用,因为这里面受到的干扰因素会比较多,会增加你主球控制时的失误率,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这个因素也应该放在走位之前的预判当中。当然仅就这一点而言,斯诺克球手会很有切身体会,因为相比于中式八球而言,斯诺克的身材球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打球的球手在选择主球留位的时候都会主动去考虑这些因素。而作为中式八球的球手来说,虽然这种因素的影响不是那么常见,但是我坚持认为凡是事无巨细的人才可以做到面面俱到,才能把自己的失误降低到最少。

     接着再来简单说一下球杆和巧克。这两样东西包括球杆上的皮头在内,都属于对于击球有着直接影响的客观条件。当打球的人挑选好一根相对笔直的球杆,并且观察球杆上的杆头形状也比较满意之后,其实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用球杆同一个方向(不要转动)分别击打主球的上下左右四个击球点,越靠边越好,即使刺杆也没关系,反正皮头坏了球房会去修的。然后确定下来球杆配合所使用的巧克可以击打到的主球极限边缘位置。然后在接下来的击球过程当中一定要牢记这几个边缘位置,这个就是你击球的双黄线,一旦越过就会失误。

     球杆的击球极限位置确定之后,再来观察主球的移动轨迹和你以往的同一击球点的轨迹变化有无明显差别,如果有的话,是旋转变强了还是变弱了,而中杆的力道如何等等问题需要你尽快熟悉并且找到答案。这些东西关系着你对于分离角变化的一个具有修正性的判断是否准确。
     好了,器材上的了解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谈谈最重要的部分了-------击球。在击球之前,我们需要审球(也就是观察球形和局面,然后结合器材条件与自己打球习惯的特点选择出一种比较合适的思路),审球之后,大概的击球顺序基本上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我们就要开始从第一颗目标球开始击球了。
     在击球之前,我们已经考虑好了主球大概的走位方向和预留位置,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出这个走位线路所需要的杆法和力道。要知道杆法和力道是互相配合互相影响的两个东西,同样的杆法,不同的力道打出来的最终效果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力道不同的杆法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个人会首先确定出来那个90度分离角的方向(这里需要在强调一次测量用的半颗球误差,如果不懂得半颗球的误差,在主球分离方向和入出库方向的判断上会有明显的误差,这个很致命!)。当我确定下来初始分离方向之后,我会开始考虑我走位所需要的力道。
      首先是主球碰撞目标球之后大概需要行进的距离,当主球分离方向上行进距离比较短的时候,可以忽略主球和目标球在碰撞之后的台昵摩擦力,然后搞清楚自己需要的分离角方向是要小于、还是大于、或者是等于初始分离角,如果是小于或者大于的话,那么主球应该是以什么样的轨迹以及大概在什么位置开始拐弯呢?这里面就需要平时打球的过程中多多积累我之前提到过的分离角的知识来作为判断依据了。搞清楚了分离角所需要的改变方式之后,也就弄清楚了主球在和目标球碰撞的时候所需要的旋转状态(上旋、不转、下旋以及伴随的左右旋转)。同样道理,如果碰撞后主球行进距离较远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台昵对于主球的摩擦力影响以及自己预期可能会出现的变化。至于如何去思考,这个内容不在本次发贴的讨论范围,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不宜同化思路,所以建议大家结合自己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多多尝试着去在练习的时候判断,然后修正自己的判断误差,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方式。
      搞清楚了主球和目标球的碰撞时刻的旋转状态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关注的是主球和目标球之间的距离了。同样的,如果主球和目标球的距离比较近的时候,如果我们击球的力道为中等以上的话,我们可以视为目标球和主球的碰撞时刻的主球旋转效果为理想效果。如果主球和目标球的距离虽然比较近,但是我们需要用比较轻的力道击球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到主球的各种杆法在行进过程中的变化了。比如我们如何用轻力道达到中杆的碰撞效果呢?答案是,增加主球在行进过程中的反向旋转,让这部分旋转用来抵消台昵的摩擦力,这样主球在和目标球碰撞的时候就可以出现‘不转’的滑行状态了。同样的思考方式,在不同距离的不同力道选择的时候,应该多多考虑主球的旋转变化。
      击球的杆法和力道已经大概在头脑里勾勒出一个轮廓之后,那么我们就应该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主球打点精度上来了。我们先要确定主球的行进方向,加塞和不加塞都要考虑清楚之后再进行身体的落位。然后再落位之后,我个人感受:千万不要学那些所谓的‘瞄低打高’的高手习惯,而是要踏踏实实的直接瞄准自己所需要的主球击球点上,然后运杆的过程中也要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的球杆运行轨迹是否可以保证球杆的杆头撞击到主球打点上。当我们马上要进行最后的出杆的时候,适当放慢运杆节奏,让自己的头脑中回忆起自己击球所需要的力度和发力方法,然后根据身体反馈给你手臂的感觉把球杆沿着运杆的方向送出去。
      当你看着主球带着旋转撞到目标球之后,乖乖的沿着你预想的轨迹行进并且最终无限接近你的预留位置的时候,你愉悦的心情会使你继续刻苦的练习下去的。

[打印] [关闭]

推荐方案